提升医疗服务安全-患者安全目标叙述
医院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每位患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。为此,如何确立恰当的患者安全目标,有助于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。本文将从患者安全目标的概念入手,阐述正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叙述。
什么是患者安全目标?
患者安全目标,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保护患者权益,预防误诊、漏诊、误治、错治等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而制定的安全目标。
患者安全意味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风险控制意识。卫生健康系统应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,确保在医疗服务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血液及供应、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所有环节合规,同时防范紧急医护事件,降低医疗诊疗中风险的发生率,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位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。
正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叙述
1.鼓励患者主动告知医师病情和病史信息
在医疗服务环节中,患者主动告知和沟通医生是推进医疗安全的重要一环。没有完全了解病情和病史信息,医生难以对疾病进行准确判断,可能导致误诊,将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大大增加。因此,患者主动告知病情和病史信息,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维护患者安全的有效手段。
2.建立完善的知情同意制度
知情同意是保障患者权益的基本权利,医务人员应在诊疗前完全告知患者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,患者再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策,获得患者的同意和认可。此时,需要医生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患者的意愿,记录患者了解相关信息的程度、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态,确认患者充分了解与同意医疗方案。建立完善的知情同意制度是患者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,防止误诊、漏诊和医疗事故等发生。
3.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规范化服务
诊疗水平和规范化服务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,也是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。通过提高医学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,强化临床实践能力,规范化医疗流程和各项工作,可以提高诊疗效率和治疗效果,降低误诊率,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,应有合适的全面性评估,包括临床工作流程和评估技术支持的检查、测试方法和数据收集资料。
结论
在医疗环节中,保障患者权益和安全是基本宗旨和社会责任。医疗人员和机构应该分别从工作流程和内部管理机制上,不断提高诊断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规范,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。
正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叙述,在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。患者自身合理利用医疗资源,同时提供持续的沟通和反馈,也是医疗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。